千手千眼观音院

便捷导航

当前位置 每日楞严信息详细
每日楞严
来源:本站 作者:明仰法师 点击数:

恩师讲经.jpg

20250406宣讲《楞严经》_3

00:0017:49

3.偷是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一、佛陀现身说法

心亡现在的心是有相大家想想你的心是不是有相呢?无相无心。无相无心,无心就无罪,无罪就是无债,把债还清了。

所以我们寺院拜忏,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大家进入无相的忏。能礼所礼性空寂这就是无相的忏那么这个消业很快。所以我们寺院的拜忏一步步地深入,从有相到无相。进入无相就是直接跟实相的无上大道相应所以它这个增福增慧很快,在我们寺院都可以看到的。

“如我马麦,正等无异。那么释迦牟尼佛以身示法呐就像我马麦之报,正等无异。马麦之报释迦牟尼佛这都是现身说法已经进入无为了,成了无上道了,是佛了,但是过去的有相的因果在这个时候显现了。

国王请他吃饭,就是应供。那么他领了五百弟子到国王那儿应供。结果国王受魔的因素,在这里面就有魔,他沉迷于皇帝那个花天酒地,结果把供释迦牟尼佛这个忘了。换句话讲,把释迦牟尼佛跟五百弟子晾在那儿了没饭吃,不供养。怎么办呢?马夫看到了,就用喂马的那个料来供养释迦牟尼佛跟五百弟子。直到九十天最后了,国王才醒悟了,我供养释迦牟尼佛和五百弟子已经晚了释迦牟尼佛跟五百弟子吃了九十天的马料。

什么原因呢?过去生中,人家供养出家人我当时是一个外道,领着五百徒弟看见供养的那么新鲜、那么丰盛。供养完有的出家人还拿一份走了,家里有病了的出家人没来吃,要带回去。他就骂人家,说这些好的怎么能够给这些秃头吃呢?应该吃马麦。就这一句话种下的因果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这五百弟子就是当初他是外道的时候领着那五百徒弟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弟子。这就是讲的酬其宿债

这里告诉我们,因果不虚有相的因果在什么时候都要报应的。所以这里我们都要真正体会佛教的真实义,真正运用到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修身口意三业清净不要去说那些背因果的话不要去做那些背因果的事,终究要报的。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时间一到,全部报销。这是真实例子的反映

所以现在讲四大清净明诲,根本是在杀、盗、淫、妄上面要清净。现在讲的盗戒,我们在盗上面要清净。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以自己的真实例讲的酬其宿债的因果报应。

二、修出世间的三摩地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修三摩地,每个前面都是教我们修三摩地,这就突出一个三摩地。这就突出一个,我们不管修哪个法门,你要想解脱、你要想了脱生死都是修的三摩地。念佛修三摩地、打坐修三摩地、持咒修三摩地、做功德修三摩地。这就指出来,我们大家要想了脱生死,要想成就佛道,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的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定力。

我们寺院是禅净双修的道场我们寺院就注重于修三摩地。不管念佛也好,不管打坐也好,不管持咒也好,拜忏也好,超度也好,都是三摩地。没有三摩地的力量,一切法门都不存在。明白吗?所以我们不管在家、出家,修哪个法门,都是修的三摩地。这个三摩地我前面已经讲过是出世间的三摩地,不是世间的三摩地。

前面杀盗淫妄的这些佛教的对立者,都修三摩地看见没?前面都修三摩地。他们修的三摩地,是世间的三摩地,不是出世间的三摩地。这个要很清楚的。世间的三摩地就是他们现在杀也好,盗也好,淫也好,妄语也好,都修三摩地,他们是有相的定。离不开自己这个有相,要在自己这个肉身上做文章。

你们都可以看,在肉身上做文章,是强化肉身的。强化肉身就是强化杀盗淫妄,因为你以肉身杀盗淫妄你以有相来打坐,强化这个肉身,让这个肉身健康长寿,提升杀盗淫妄的能力跟智慧。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是出世的三摩地,无相的三摩地这个你要很清楚的。所以,佛教的真正的正法是无相。你念佛,念实相无相的阿弥陀佛;你打坐,去思维那个实相无相的明心见性;你持咒,去用无相来持咒。换句话讲,你必须守住耳根来念佛,耳根是无相,这最好理解。你念佛,以守住耳根的闻性来念,这就是无相;打坐守住耳根闻性来打;持咒守住耳根闻性来;做功德来守住耳根闻性,这就是修三摩地。

所以三摩地不拘于坐在这里修。你明白了守住耳根闻性,你时时处处都可以进入无相的三摩地的修行,明白吗?所以《楞严经》的伟大就在于集中讲了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就是对着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讲的简单、明了、直接让我们进入三摩地。

所以这里又强调了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就是我们大家。现在大家没出世,在六道里轮回,在三界生存这就叫世人、世间。那么这里强调世间,就意味着要出世间。这就说大家现在在世间修行,你修出世间的三摩地、无相的三摩地,你就能够离开三界,你就能够跳出六道。这里的含义是这个

三、断偷是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你要想修三摩地,你必须,你必须断偷盗。因为前面已经说了,出世法就是一个舍你偷盗跟舍完全是对立的,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必须断偷盗。

所以断盗就是释迦牟尼佛如来先佛世尊就说过去所有成佛的人,就是先佛,就是世尊,就是如来和现在将要成佛的都是先佛,都是世尊,都是如来。这就是说,断盗是成佛的其中的一个根本条件。所以代表过去佛跟现在佛说,这是我们走过的路,我们成佛就是断淫、断杀、断盗妄语,这决定义成佛的。

现在讲盗,这就说断盗是成佛的必须条件、决定条件,不断盗就不能成佛。所以这些我们都要非常清楚。佛教的文字很简单,但是它里面的义理很深。我们必须从这些文字上面深深地体会文字内含的深刻义。

这是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清净清净是四圣道。清净的对立是污染现在我们的世界是污染,污染就是六道轮回。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你要想进入四圣道的清净,你必须断偷你要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污染,你必须断偷,进入清净。

”,是光明,无量光,就是四圣道。光明的对立就是无明,无明就是黑暗。我们要想离开无明的黑暗,这个六道轮回的世间,进入无量光的四圣道,你必须断偷。这里把每个字要搞清楚所以这是三世诸佛最亲切的教导所以叫做,对我们大家大慈悲心的教诲让我们即生了脱生死离开六道。这里面根本是讲的不要裨贩如来的这些贼人的当,堕无间狱。真正断偷,进入无上大道的这个上面来。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释迦牟尼佛慈悲,怕我们这些不机的人、愚痴的人不清楚,所以反复地从各个角度来讲(未完待续)

仰法师宣讲

202546

文字整理 | 耀昌居士

   | 耀居士

   | 耀古居士

结尾图片最新版.jpg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